当前位置: 首页 > NG体育官方网站

水晶光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3-24 来源:NG体育官方网站

  消费电子产业在历经连续几年终端市场持续低迷后,受经济复苏、AIGC技术爆发等因素推动,行业温和回暖,产业正在面临一个转型机遇期。各大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不停地改进革新产品类型、拓展应用场景,在丰富消费者选择的同时,挖掘更多的产业机遇,向价值链高端奋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5G、物联网(IoT)、智能设备、人工智能(AI)、个性化和可持续性的趋势正在转变这个行业,科学技术创新正在打开消费电子产业的新蓝海。

  根据IDC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VR/AR设备出货总量同比下降23.5%至675万台,其中AR出货量为48万台,同比增长71%,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元宇宙行业最受瞩目的产品,就是苹果在WWDC大会上推出的MR头显设备Vision Pro。Vision Pro结合AI、数字孪生等底层技术打开元宇宙新的想象空间,引发了大众对未来元宇宙空间的想象和探讨,其上市成为行业里程碑,加速推动元宇宙产业链发展进程。除此之外,AI作为元宇宙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在2023年取得突破性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爆发,标志着人工智能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成为助推元宇宙发展的加速器,对促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及体系的完善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行业政策层面,2023年9月8日,由工信部牵头、五部委正式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政策,提出通过构建先进元宇宙技术和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5年,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为数字化的经济重要增长极。公司在元宇宙赛道布局十余年,已形成了全技术路径布局,具备从光学元器件到光学模块,以及近眼虚空显示的各类光波导技术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为计算机显示终端解决光学硬件难题。公司将加快元宇宙业务布局,与行业科技巨头携手,一同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下行、需求疲软、创新乏力等因素,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智能手机市场跌幅收窄,于年底重新再回到正增长轨道。根据IDC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台,跌幅较2022年收窄至3%。另据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同比增长2.8%,智能手机市场已走出低谷,开始呈现复苏上扬态势。回顾2023年,智能手机行业涌现出折叠屏、人工智能等许多创新的闪光点,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随着折叠屏铰链技术的改进、产品价格逐渐下探,折叠屏手机正逐步成为广大购买的人选购高端智能手机的吸引点;手机端AI大模型因其能够为消费的人带来体验更佳、更智能的信息推荐、更流畅的语音交互,以及更快速的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也在慢慢的变成为消费者选择手机的重要参考;影像能力依旧是手机体验的制高点和品牌高端实力象征,智能手机影像创新升级也成为各大智能手机终端的重要抓手。2023年,Iphone 15 pro max全新推出潜望式摄像头方案,OPPO Find X7系列推出首个双潜望长焦镜头方案,蔡司、徕卡、哈苏等传统光学巨头亦纷纷携手中国手机生产厂商,手机影像升级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经济回暖后的消费信心增强,休闲娱乐、智能出行等使用场景的恢复使得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增加,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爆发推动AI手机的发展,叠加折叠屏智能手机和手机影像系统升级等创新点将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换机意愿,手机行业期待已久的复苏即将来临。

  公司具备光学设计、加工及大批量制造的经验和一马当先的优势,利用多年沉淀的光学技术,持续创新开发新兴产品,为各大智能手机终端厂商实现光学设想的落地和量产制造,推动智能手机产业加速创新升级。

  近两年,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汽车的功能定位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逐渐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汽车消费进入存量时代,新能源市场成为行业增长的主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迅速增长。2023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渗透率达到30.4%。同时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新车型上市开发速度不断的提高,汽车价格下探,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步缩短,行业内卷加剧,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成为各大整车厂差异化竞争的重点。

  车载光电是实现汽车智能化、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整车成本中的比重不断的提高。公司自进入汽车行业以来,车载光电业务规模及客户数量迅速增加,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快速的客户响应速度和可信赖的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认可,在车载光电行业逐步站稳脚跟。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渗透率提升,在头部新能源企业的引领下,智能座舱产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迭代。智能座舱依托于传统电子式座舱功能,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的技术,从而演化为如今集液晶仪表、信息娱乐系统、HUD、电子后视镜等多种部件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HUD: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辆功能不断丰富带来相关信息阶跃式增长,驾驶员可获得的信息除基础信息外还拓展至辅助驾驶信息、娱乐应用信息等,因此传统仪表盘的信息呈现方式的属性也随之弱化,叠加安全性提升驱动车厂差异化竞争,HUD有望成为新的主驾第一屏,目前已有由HUD取代传统仪表盘的车型量产上市。虽然目前W-HUD仍是HUD前装市场的主流方案,但是AR-HUD可实现更大的视场角,可以将更丰富的行车信息和路况信息进行投影呈现,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2023年随着TFT-LCD方案的AR-HUD成本下探,以及LCoS方案的AR-HUD技术成熟,主机厂推出搭载AR-HUD新车型的意愿加强,AR-HUD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公司在AR-HUD领域处于行业领头羊,是国内首家大批量生产AR-HUD的厂商,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并成功成为海外知名车企HUD的Tier

  除此之外,公司还将积极打造智能大灯、电子后视镜(CMS)、车窗投影等系列智能座舱相关这类的产品,为智能座舱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行车领域,目前国内智能驾驶正处于基础L2阶段,并从基础L2,到高速NOA、城区NOA依次迭代。智能驾驶能力的不断迭代,离不开感知能力的不断的提高,更离不开传感器的发展。根据传感器类别,智能驾驶可分为纯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

  车载摄像头:车载摄像头代替人类视觉捕捉车辆四周的图像,帮助驾驶员获取外界环境,是实现纯视觉智能驾驶的重要部件。车载摄像头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并且接近人类视觉,但是缺乏深度信息,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如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根据目前市面最新发布的车型搭载方案来看,各家造车新势力的单车搭载车载摄像头的平均数量已超过10颗,为满足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汽车厂商将会持续不断的增加前视、环视、后视和内视等各方位的摄像头,提高辅助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就与各大摄像头厂家保持密切的业务合作,以红外截止滤光片为代表的核心光学元器件多年来保持行业领先的市场占有率。随着车载摄像头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公司光学元器件业务也逐步拓展至车载光电领域,并成功进入诸多海内外知名车企供应链。同时公司作为资深的光学硬件供应商,结合自己多年来深耕光学赛道积累的光学技术和大批量制造经验,创新布局车载摄像头模组业务,丰富车载光电业务的产品结构。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探测外界的人、车、物,可以很好地弥补摄像头在恶劣环境中受到的影响,获取3D深度信息,极大的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高性能激光雷达作为高阶智能驾驶的关键传感器,是实现智能驾驶从L2+向L3跨越的必选项,已被慢慢的变多的汽车制造厂商青睐。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新车44.03万辆,合计57.09万颗,同比增长341.19%,15个汽车品牌已标配上车激光雷达,行业将迎来蓝海市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量产厂商,已和海内外各大激光雷达厂商建立业务合作,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提供助力。

  反光材料依照产品的形态可大致分为反光膜与反光布,前者主要使用在于道路安全与交通运输设备方面,后者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个人安全防护领域。2023年受外部相关因素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随着下游反光材料用品渗透率的增速下降,增量市场衰减,国内反光材料市场总量未有明显扩张。近年来随着中国反光材料市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的突破革新,我国企业已突破国外对反光材料核心制造技术的长期封锁,并在规模化生产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价格上的优势显著,中国反光材料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仍未能在根本上突破国外企业对高端反光材料市场的垄断。

  夜视丽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反光材料技术的积累与产品性能的提升,紧跟行业发展形态趋势,布局多重消费场景,覆盖人、车、路三大主线。抓住海外市场机会,与国际客户发展深度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下游消费市场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日渐增长,积极探寻产品更多应用的可能性,并不断结合后续战略发展趋势精进产品的质量与技术,助推中国的反光材料产业更上一层台阶。

  公司专门干光学影像、薄膜光学面板、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等领域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坚守光学赛道创新发展,致力于成为全世界卓越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目前公司已构建光学元器件、薄膜光学面板、半导体光学、汽车电子(AR+)、反光材料五大业务板块,产品形态已由单一的光学元器件向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并存转型,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手机、相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安防监控、车载光电、元宇宙AR/VR等领域。

  光学行业整体无明显周期性特征,主要是下游消费类电子行业因与生活紧密关联会受终端市场需求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

  光学产品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需求受节假日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上半年是销售淡季,下半年是销售旺季。下游客户会依据市场销售的季节性波动发出订单,公司依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③区域性

  光学元器件行业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上游原材料如玻璃基板、镀膜材料等大多分布在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中游厂家大多分布在在韩国、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等东亚地区。国内的元器件产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劳动力密集的经济区域内。

  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其周期性与汽车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趋于一致。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上半年是销售淡季,下半年是销售旺季。我国汽车产业体制庞大、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客户也相对集中,围绕整车厂商零部件企业在全国已形成了长三角、中部、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东北六大产业集群,使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企业得以更加快捷高效的物流货运与合作开发。

  反光材料行业无明显周期性特征。由于下游应用广泛,单个行业的周期性对反光材料的整体市场需求影响比较小。反光材料具备一定的使用周期,已使用发光材料的设备需要定期更换或改造,由此产生的替换需求为反光材料提供了较为稳定的下游市场需求。

  本行业无明显的季节性。反光材料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下游市场需求均不存在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在全球反光材料市场,大型的反光材料生产企业大多分布在在美国、日本等地,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有美国的3M、艾利,日本的恩希爱(NCI),在国内外反光材料市场曾经处于半垄断状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反光材料行业逐步进入成熟阶段。我国的反光材料企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目前,长三角地区凭借发达的区域经济、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人才储备等优势,聚集了众多反光材料生产企业。

  2023年是公司“十四五”战略落地的攻坚之年,尽管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仍面临全球通货膨胀、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等坏因的挑战。公司以“聚焦战略打胜仗、重构组织促转型、刷新文化助成长”为经营方针,坚定贯彻落实年度工作规划和“十四五”战略布局,巩固消费类电子业务基石,实现车载光电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取得AR/VR元宇宙业务机会,三大产业布局已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微型光学棱镜模块、车载光电HUD、越南基地建设三大战略项目,通过重塑组织优化运行模式、以降本增效促推管理体系升级等举措打造内生竞争力,全力保障业务稳健发展和战略快速推进。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5%。主体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如下:

  光学元器件业务:2023年智能手机存量市场之间的竞争胶着,随着下半年华为的强势回归,以及AI、折叠屏、潜望式长焦镜头等技术潮流涌现,行业开始释放回暖信号。公司加快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力度,新品推广和客户开拓成效显著。微型光学棱镜模块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公司付诸全力应对世界级挑战,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奋战,于6月成功实现量产,成为全世界首家四重反射棱镜模组量产供应商。公司亦凭借综合技术及大规模生产组织能力实现快速爬坡,展现消费级量产实力,培育微型光学棱镜模块新品一跃成为支撑公司销售正增长的核心业务。微型光学棱镜模块项目的成功,系统提升了公司智能制造能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化思维、大客户对话能力和能打硬仗的队伍,开启与北美大客户合作新高度,成功实现从单一元器件制造商向复杂光学模块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切入元宇宙领域奠定核心技术基础;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推广成效显著,已顺利导入国内市场全部主流终端,国内市占率大幅度的提高;传统单反相机业务稳定,持续保持比较高的市占率。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启动越南工厂二期建设,越南产品线获得客户认证,并成功取得多家大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资格。公司国际化交付团队已初步搭建,为实现大规模全球化交付、规避地理政治学风险奠定基础。

  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全年围绕“保增长、扩品类、布战略”的经营思路,持续提升成本和良率优势,实现销售利润双增长,极大促进公司业绩提升,成为公司经营新“压舱石”。报告期内,不断深化与北美大客户的合作,持续扩大终端品类和份额,壮大业务规模。在精益化管理方面,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良率与人效水平,打造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业务盈利能力;在智能制造方面,启动黄金线建设,搭建出货追溯、人效管理、设备报修、物控仓储等信息化系统,为公司智能制造打下良好基础;在战略布局方面,启动海外项目战略规划,布局海外交付能力。

  半导体光学业务:挖掘商业机会,构建新技术能力,积极探索半导体光学业务发展路径。2023年,持续拓展窄带新应用,窄带产品抓住国内安卓系大客户的量产机会,实现100%市场占有率的供应格局;芯片镀膜产品攻克光刻、镀膜等技术难题,实现从玻璃镀膜到芯片镀膜的重大技术突破,并顺利完成市场开发,贡献可观销售;积极布局车载光电、AR/VR等新领域新技术,已实现送样并取得部分客户的独供机会;涉足芯片封装领域,打通光感器件加工全流程,助力光感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引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持续探索半导体光学业务发展。

  车载光电及AR/VR业务: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起势的窗口期,在2023年迎来战略里程碑节点,打开车载光电业务发展新格局。公司全年HUD出货量超20万台,其中AR-HUD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报告期内,成功取得捷豹路虎的HUD项目,成为第一个进入海外主流整车品牌的中国HUD Tier1企业。新进吉利、东风岚图、长安马自达等多家主机厂,并获得十余个定点项目。系统的客户布局和行业第一的AR-HUD出货量,加快推进公司HUD业务从保生存向高水平发展的进程,快速提升公司在车载领域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了车载光电领域的战略卡位,开启公司成长新曲线;公司在玻璃材质类激光雷达视窗片的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逐步转化价值,新增多家量产客户提升销售业绩,持续进行技术突破和成本管控,为公司成为“激光雷达视窗片的全球领军者”奠定基础;AR/VR业务为抓住元宇宙领域战略机遇的关键期,公司聚焦反射、衍射光波导技术开发,整合相关资源,围绕量产实现设计、工艺和检验的技术突破,努力奠定产业化基础。反光材料业务:在报告期内,全力推进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国内外车牌膜业务已实现批量供货,贡献千万级销售;微棱镜业务交付稳定,销售业绩大幅攀升;成功与反光布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新业务拓展初见成效。受外部环境影响,全年业绩指标没有到达预期,IPO进程受阻,扎实修炼内功,蓄势新征程。

  公司深耕光学产业二十余年,以“成为全世界卓越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为愿景,聚焦光学赛道,围绕消费电子、车载光电、元宇宙三大应用场景布局产品业务,产品生态从单一的元器件拓展至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三者并存,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明显地增强。公司紧跟行业创新的前沿,与行业发展从始至终保持同频共振,依据自己经验优势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前瞻性思考与系统性布局公司业务发展的策略,牢牢抓住产业创新升级机遇。公司坚定战略方向,借助国际顶级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有效推动落地,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第一成长曲线,奠定公司的业务基石;以车载光电为代表的第二成长曲线,实现突破性发展;以元宇宙光学为代表的第三成长曲线,获得业务机会。公司周期性跨越式发展路径清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作为光学细致划分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技术投入,2021年-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0.02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达7.46%。公司沉淀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发展至今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掌握了精密光学薄膜设计技术、微纳光学技术、精密光学加工技术、软件算法自动化等行业核心技术,技术体系完备,覆盖核心产业链,拥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的能力,具备行业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企业具有国内外有效专利579项,其中发明专利83项,实用新型专利442项,外观设计专利54项。

  公司具备自动化能力及智能制造能力,利用光学设计精准解决客户痛点难点的同时,通过自动化研究所开发非标自动化设备,串联生产环节,为客户实现产品大批量量产落地,保证供应链产能供应,大批量量产交付能力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微型棱镜模块新品在业界率先实现量产落地,展现消费级量产实力,公司的产品研究开发和量产交付能力深受客户信赖。

  公司秉承开放、合作、全球化的理念,协调全球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国际化布局。目前公司已建成六大生产基地,土地面积近千亩,分布在浙江台州(滨海、集聚区、临海)、江西鹰潭、广东东莞及越南。报告期内,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公司启动越南工厂二期建设,加大对海外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公司在全世界布局海外市场窗口,围绕消费电子、车载光电、元宇宙光学计算机显示终端,在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等地均设立办事处,便利公司挖掘和开拓海外市场,高效服务海外客户。此外,公司积极与国内外产业链上的知名原材料、设备、镜头、芯片及Sensor等厂家开展多样的紧密合作,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深化产业合作,构建产业协同优势,共同推进产业技术的发展。

  在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已积累广泛的客户群体,并保持密切的供应关系。随公司由单一的元器件制造商向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公司更加紧密地参与进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产品研究开发中,与客户的合作粘性慢慢地加强。同时随公司业务逐步拓展延伸至车载光电、元宇宙光学领域,公司的客户群体也由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拓展至车载光电、元宇宙光学产业链,客户群结构逐步丰富优化,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公司重视员工的成长与晋升。公司的企业大学下设领导力学院及工程学院,分别定位“打造未来领导人”和“打造工程师队伍”,为公司管理团队和资深工程师队伍培养、储备人才。公司为员工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平台,搭建了管理、专业、工匠多条职业发展通道,通过每年定期职级晋升评审机制,为那些勇于挑战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持续引进国内外行业优秀人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升级,从“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领导人才”等多重维度进行人员培养和人才任用,为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公司构建全方位激励体系,通过员工持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度确保多层次激励,并探索实践创新型的多元化持股方案,持续激发员工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热情。面向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及关键岗位人员骨干,公司已常态化推出了七期员工持股计划;推动事业合伙人建设,落地创业文化,激发工作激情与组织活力,让核心骨干和公司长期一起发展,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成果。

  面对外部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2024年公司以“调结构优布局,缩支出降风险,打造内生竞争力”为经营方针,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司业务由消费类电子向车载光电及元宇宙转型,调整产品、客户、市场结构,稳健增长之路;在确保聚焦战略项目投入的同时,以内部精益、专业能力、良率效率提升为工作重点,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最大效益;提升专业支撑,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生式发展转变,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积蓄深厚底气和强大力量。

  经营目标:力争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的增长。上述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的业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外部宏观环境、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坚定光学元器件、车载光电、AR/VR三大战略方向,根据外部宏观环境和业务基础,制定匹配的业务落地策略。光学元器件业务关注华为引领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向中高端机型转型带来的创新机会,着重关注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棱镜、芯片镀膜等业务机会,挖潜增效,提升盈利能力;车载光电聚焦拳头HUD产品,逐步优化客户和项目结构,加强成本管控,提升经营质量;AR/VR聚焦资源,围绕行业龙头需求开发项目,重点构建反射、衍射光波导核心器件的研发和量产能力,精准投入,力争突破。

  产品结构:重点稳定消费类电子业务发展,提升车载光电业务比重,争取AR/VR客户机会。消费类电子重点围绕微型光学棱镜模块项目迭代,确保业务稳定增长;车载光电持续提升HUD产品竞争力,重点实现激光雷达保护罩等新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优化车载产品结构;AR/VR聚焦重点客户,完成产品研究开发和送样,打造在AR/VR产业的拳头产品。市场结构:稳定北美市场,拓展亚太和欧洲市场,把握国内市场机会,实现市场结构优化。提升内部竞争力、加快海外交付能力建设,稳定北美市场;拓展亚太市场,打开欧洲市场的车载业务,实现重点客户突破;国内市场加强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产品渗透,争取半导体业务市场机会,把握国内市场新机遇。

  客户结构:丰富北美客户群体,避免一家独大格局;拓展亚太客户业务品类,获得欧洲汽车OEM厂家的客户认证,实现大客户突破;通过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实现在国内客户的稳定和开拓。

  高度重视资产使用效率,做好现有产能资源的深入挖潜和合理调度。缩减新增资本性支出,聚焦战略项目的投入。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关注人效指标的提升。通过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成本、管理等内部竞争力,有力支撑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达成。

  技术开发:聚焦战略需求,技术开发支撑核心项目。及时调集资源,确保战略项目推进;强化立项管理,保证有限资源精准投入重点项目;优化技术升级产品,加快实现战略性项目技术突破,推进知识产权评估,识别专利冲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人才优化: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专业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实现提效目标。以“打造内生竞争力”为目标,以提升组织竞争力、提升人效为关键任务,全年依据业务调整需要,及时优化组织设计、提高人员配置精准度,强化关键或短板岗位能力建设,达成综合人效提升目标;重点优化人才结构,打造干部梯队,支撑公司长远发展。高度关注关键人才充足率和大学生留存率,稳定关键核心人才团队。加强领导力建设,深化干部考核机制,推行干部轮岗,选拔合适的后备干部进入储备池,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队伍。依托领导力学院和工程学院,健全公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关键专业能力的复制与传承。

  成本费用管控:严控费用支出,实现采购降本,优化经营管理,提升资金收益。打通费控与预算系统,严把支出审核关,有效做好费用管控;持续推进存货和应收管理,优化经营管理,提升收益;深化新型采购体系,加大力度推进集中招标竞价、物料与设备标准化工作,一直在优化物料与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成本,提升供应链能力,实现采购降本目标。

  加大审计力度,重点支撑资源聚焦、人效提升、三费管理、采购降本目标的达成;以供应链为切入点,通过树立典型、强化追责、加大宣传,全方面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抓预防,强化关键环节的事前事中监督,根据审计问题,追踪整改工作,完善制度规则。

  持续完善法务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支撑公司反腐防腐工作落地。不断推进供应链、业务、人力资源等重点部门风险排查及整改,实现从事后化解向事前预防转变,逐步建立起闭环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保证公司合法、合规运营,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公司所处消费电子、车载光学和元宇宙赛道,市场需求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较为直接。当前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居民消费信心有待提振;国际形势上,地缘冲突与摩擦不断,中美博弈将持续性发展,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受消费需求下滑等影响,行业发展亦将面临消费降级、创新乏力,存量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及产业链利润空间逐步压缩等困境。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重视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做好行业分析和战略研究,通过一系列分析优化公司战略,坚定战略方向,聚焦战略项目,稳健推进业务发展和战略落地。同时重点围绕“缩支出降风险,打造内生竞争力”开展工作,加强企业内部专业能力建设,通过降本增效倒逼管理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

  公司业务目前大多分布在在手机类消费电子市场,车载光电业务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尚小,AR/VR业务尚未进入量产销售,公司过度依赖手机类消费类电子产业的情况仍未改善,业务重心向汽车电子、AR/VR等非手机领域调整势在必行。智能手机存量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促使市场占有率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与头部企业的合作逐渐深入,存在一定的大客户依赖,若大客户生产经营出现重大变化,将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坚定推动产业由消费类电子向车载光电、元宇宙转型,稳定消费类电子业务发展,提升车载光电业务比重,争取AR/VR客户机会。重点拓展亚太和欧洲市场,加大对海外优质客户的开发,持续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和提升汽车产业链等客户业务比重,实现客户和业务结构优化,降低公司业务集中度和大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部分产品出口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日本、欧美等海外市场,主要以日元、美元、欧元为结算货币,报告期内的外销占比约为77.47%。随公司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海外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将持续增加,当市场汇率出现较动时,汇兑损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重视国际汇率市场走势,选择有利计价货币进行原材料、辅料、设备等进口采购和商品出口销售;灵活运用外汇市场的远期结售汇等避险产品,锁定汇率波动的风险;加大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新品议价能力;每月逢高结汇,减少外币结存,最大限度减少汇率波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公司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公司力争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50%的增长目标。2023年,尽管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宏观经济疲软、行业下行等一系列坏因,公司坚定贯彻落实“聚焦战略打胜仗、重构组织促转型、刷新文化助成长”的经营方针,内部通过聚焦战略项目、调整业务结构、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强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经营业绩逆势增长,消费类电子、车载光电以及AR/VR元宇宙三大产业布局达成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5%,基本达成年初目标。

  已有4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89亿股,占流通A股28.7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27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2024-02-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185户,幅度-0.24%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