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G体育官方网站 > 激光粒度仪

奥克“梦之队”【2】--期刊选粹

发布时间:2024-07-20 来源:激光粒度仪

  2014年3月23日至29日,朱建民亲自率队前往欧洲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其间参观一家德国生产环氧乙烷的公司时,此公司的负责人自豪地称他们一年能生产600多个品种,并询问奥克一年能生产多少品种。

  对此,朱建民回应:“2002年我们就有200多个品种,现在奥克重点产品只有20多个品种。但是我们最小的品种产量也比原来的200多个品种加起来还大10倍。”

  如此大的销量让这位德国公司的老板大吃一惊,朱建民的话也让这位德国公司的老板肃然起敬。最后,这家德国公司也终于理解了奥克的“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蓝海战略”。

  而最开始的十来年,奥克的经营模式也是产品多、产量少,跟“中药铺”差不离。

  现年52岁刘兆滨比朱建民小两岁,现任奥克化学的副总裁,从奥克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他一直负责奥克的科研项目。

  个子不高,微胖憨厚。可能是长期搞科研的缘故,刘兆滨的话很少,他的口中没有讲出一个有关他们团队的故事。“刘总不太善于言谈,但是思维非常缜密。”朱建民评价。

  刘兆滨说,奥克的优势也是科学技术研发,而且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的周期相对较短。但产品品种类型繁多,产量较少,像农药助剂和石油破乳液等产品,产量从最初的年销售几百吨,到后来年销售最多几千吨。

  “就拿早期生产农药助剂来说,一年就弄出300多个配方。”刘兆滨说,这样一来奥克的产品就存在一个问题:产品品种类型多,但是有的产品量并不大,对客户有求必应、面面俱到,虽然景象繁荣,但效益不高。这十年间,奥克的销售额从298万元只增长到了4000万元,仅仅增长了十几倍。

  2002年12月,一直在苦苦思索中的朱建民,在沈阳桃仙机场候机时,被书店正在播放的《陈安之成功学》光盘里的一段采访强烈地吸引住了。

  当时,《世界财富论坛》的记者问比尔·盖茨:比尔,你为什么用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变成全球的首富?

  比尔·盖茨:你认为,大型计算机是不是满足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未来会有大的市场空间吗?

  比尔·盖茨的这段经典对话一下子令苦思冥想了许久的朱建民茅塞顿开: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

  2003年2月,朱建民组织召开了公司领导班子会议,将在机场买回的那本令他茅塞顿开的《陈安之成功学》的书和光盘播放给班子成员看。

  2003年5月,在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和思路的基础上,朱建民组织召开了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会议,连续三次播放了《陈安之成功学》的演讲光盘,随后,组织分组讨论。

  整整两天的学习与讨论,奥克的管理团队结合比尔·盖茨的经验体会,认真总结了奥克十年来的艰苦创业的经验和长期徘徊在传统的精细化工领域中的“中药铺式”的研究开发与经营模式,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奥克应该走出这种困局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走出这种困局的出路。

  两天的会议,总结了奥克十年的创业经历,最后汇聚成九个大字:“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即:奥克的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一定要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人口众多需求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必须致力于未来拥有大市场容量的产品和市场的开发与生产经营,必须在奥克拥有优势竞争力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开发与生产经营。

  思路有了,出路就会有!奥克开始了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从传统精细化工向战略性精细化工新兴起的产业的转变。

  一个有趣的事是,在东北辽阳同样做环氧乙烷的隔壁工厂,四年来都不知道奥克是干什么的,因为他们只是死盯着自己做的市场。

  “奥克早在1998年就提出‘蓝海战略’,不和同类企业刀兵相见,你死我活。”朱建民说。

  “几乎经历了裂变式的增长。”刚刚上任奥克化学股份公司企业管理中心总监的陈述深有体会,作为奥克的中层骨干,他见证了奥克化学的发展奇迹。

  1991夏天,陈述从辽阳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因为认可朱建民、刘兆滨、董振鹏和仲崇纲这几位老师,所以对他们几个人创办的企业也非常看好,便自告奋勇地找了过去。从车间主任开始干起,装卸、维修、操作他都干过,后当过分公司的总经理,不久前调任奥克化学企业管理中心。

  陈述说,奥克从校办企业改制后,特别是2000年进行股份制改制后,其发展速度就像是装上了引擎。

  “每天都不一样,每年都不一样,发展太快了,转制之前,我们一年做几百吨,转制之后是跨越性的,一千吨,二千吨,一万吨,两万吨,不停翻倍增长。”

  陈述说,2006年奥克走出了辽宁,到了吉林,然后发展沿北方走,沿海走,沿江走,整个布局呈几何裂变发展,先是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发展,然后是一个厂一个厂,现在已经扩展到基地。

  在奥克的发展史上,副总裁董振鹏就像一个开路先锋,一直主抓生产。奥克壮大后,董振鹏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负责新的公司选址,前期与当地政府、乙烯供应商的接洽和谈判等,包括后期的拆迁、土地平整、建厂以及试车生产。

  “新建工厂正常生产,各方面正常运作,领导班子夯实后我就会离开,到下一个地方了。”董振鹏说,2007年以前他是执行副总,主管生产和采购,2007年以后,他开始负责找原料,辽阳不够,跑吉林,吉林不够,走华东华南。“在跑原料的同时,跑发展,选厂址,布局等。”

  2003年6月,按照“立足环氧创造价值”的发展的策略和“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开发与经营策略,奥克通过专利、海关以及行业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等多种途径,全面调研和了解国内外,特别是国际领先的大品牌同行企业的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动态。

  很快,朱建民团队发现了国外将环氧乙烷衍生聚乙二醇大量用于光伏电池晶硅切割液,特别是欧洲德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非常好,速度飞快。太阳能原材料是多晶硅,而多晶硅生产所用切割液则必须要用到环氧乙烷。

  而且,国内光伏产业慢慢的开始启动,少量的聚乙二醇型晶硅切割液完全依赖昂贵的进口。

  “当然,我们也冒着一定的风险。晶硅切割液全年的进口量只有100—200吨,都没有我们当时一个农药的客户的真实需求大。但是我们仍旧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并搞开发。”

  朱建民、刘兆滨、董振鹏、仲崇纲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定,晶硅切割液全部符合奥克的“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开发与经营原则,值得公司倾力开发和生产经营。

  于是,奥克集中研发和市场开发力量,在国内率先创新研究开发了OXSI系列晶硅切割液,并很快投放了市场,既有效满足了我国光伏产业起步的快速发展需求,也成为了奥克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且符合大趋势、拥有大市场的万吨级的大批量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

  从2003年的80多吨,到2004年的438吨、2006年的8651吨、2008年的4.8万吨、2010年的12万吨。七年间,奥克的晶硅切割液增长了近300倍。

  2006年下半年,奥克又选定了高速铁路强制采用的聚羧酸减水剂用的环氧乙烷衍生聚醚新材料作为奥克第二个符合“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战略产品。2007年,奥克实现减水剂聚醚产销量799吨、2008年3900吨、2009年3.8万吨、2010年5.8万吨,2011年达到了12万吨。五年间,销售量增长了150倍。

  “不论是切割液还是减水剂,这两个产品都是奥克依据‘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开发经营原则选定和开发出来的,实际上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势相谋合,奥克是受益人。”朱建民说,切割液最初国内没有,奥克率先开发从最初从几十吨到占国内七八十的市场占有率,最初国外进口占95%,现在占5%都不到,这都是按着“大趋势、大市场”产品发展的趋势这一原则判断出来的。

  即便近两年的光伏行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奥克的切割液产品的销量仍然占据国内市场的绝大份额。

  二十多年来,奥克先后有数十项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及新产品投产鉴定,并投入大批量生产,并分别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部级优秀新产品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十几项,有多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二十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十几项。

  如今,奥克化学慢慢的变成了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节割液制造商,国内最大的高性能混疑土减水剂聚醚制造商,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制造商。

  1983年,大学毕业留校半年后,朱建民就开始做环氧乙烷相关领域的研究。他还历时半年多时间,走访了全国的十几所工厂、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环氧乙烷的精深加工和利用开展了长达8个月的调研,收集整理了厚达80多页的调研笔记。

  “化学有一种梦幻的魅力,让人深深热爱。”朱建民说,把不同的两种物质放到一个试管里,当你知道它的原子、分子结构性能的规律后,你就能组合它,就能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那个东西释放开来,只有用心设计学习,用心实践,才能把一个设想变成现实。

  1985年9月,朱建民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应用化学专家金子林教授。他研究的方向是环氧乙烷窄分布聚合催化以及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这一方向与我此前调研正好吻合,也符合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趋势。”朱建民说,对专业的热爱驱动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工作中。仅在研究生期间,他就公开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有两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研究生二年级时,26岁的朱建民登上了全国性行业大会讲台,做行业综述报告,在国内环氧乙烷催化聚合以及工业表面活性剂学术界崭露头角。

  “形成团队后,这种热爱变成了一种责任,有这种热爱作为内在动力,变成团队大家有个组织有分工。”

  就像刘邦曾经说过:“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朱建民说,他们四人是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个优势互补,也正因为这种互补,让奥克能够走到今天。就像“木桶理论”。“如果说就今天这个木桶能够盛水量达一定高度的话,那就说明它的短板也不是很短,而不是高的那个板很高。也正是因我们团队的这种互补,形成了一种默契。

  “人生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于团队的志同道合,这是一个动力的源泉,这也是奥克最根本的成因。”朱建民说。